首页 > 中心简讯 > 工作动态 正文

赵惠燕教授在杨陵为我区农民讲课

来源: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2009-08-27 

  8月3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远程办和宁夏三农呼叫中心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惠燕教授在陕西杨陵作了《有害生物生态新理念、新技术》专题讲座。这是继山东寿光、福建和浙江的专家通过三农呼叫中心平台为我区农民讲课后第四批外省专家为我区农民讲课。
  赵惠燕教授在《有害生物生态新理念、新技术》的专题讲座中,从有害生物控制技术历史、有害生物防治的各种方法概述、有害生物生态调节的最新理念、有害生物生态调节的最新方法、农田果园有害生物生态调节实践、设施农业有害生物生态调节实践等六个层面,向大家讲解了有害生物生态新理念、新技术。讲座进行了三个半小时。
  在回顾有害生物控制技术历史时,赵教授的一段话令人深思,她说:地球的未来处于危险之中,这绝不是耸人听闻。当代人是人类历史上有能力摧毁地球上全部生命的第一代人;也是有机会扭转环境恶化趋势把世界引上可持续健康发展轨道的最后一代人。
  赵教授提出了有害生物生态调节的最新理念:有害生物综合防治、雄性不育技术(SIT)、全部害虫管理、有害生物生态调节。其中,赵教授重点讲解了昆虫不育技术(SIT)。她认为,用药物等一般方法对作物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是暂时的。
  要想长久的治虫,应该采用害虫不育技术(SIT)。与杀虫剂相比,SIT在虫口密度低时的防效和效益更加理想。不育昆虫可通过空投释放,甚至在高海拔区也可采用这种方式。由于不育昆虫同样有自然寻求配偶进行交尾的能力,对于人类难以到达的原始森林、山区或保护地等非常适用。SIT是自然生物学手段,不影响生物多样性,也不会破坏环境。不育昆虫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不能建立独立种群,因此对环境没有潜在的负面影响。
  非洲地区,有一种昆虫叫采采蝇(携带锥体虫病病原),锥体虫病使非洲撒哈拉几乎2/3地区的养牛业受到了严重损失,流行区的防治代价十分高昂。锥体虫病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连续使用杀虫剂使采采蝇进一步扩散,危害新的农业区。但使用昆虫不育技术,根除锥体虫病,每年可以给非洲农业生产带来高达45亿美元的收入。由于采用昆虫不育技术,尼日利亚部分地区目前已经形成了无蝇区。
  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害虫不育技术(SIT)将可能成为未来农业应对动植物主要害虫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讲座中,赵教授还提出采用物理方法防虫。如:黑光灯杀虫、高压汞灯防虫、频振式杀虫灯杀灭夜出性害虫。利用灯诱杀害虫无污染、无残留、成本低廉、使用简便、安全、杀虫效率高。最后,她还提出了生物防治方法。如:助迁瓢虫、草蛉、食蚜蝇等;释放人工饲养的赤眼蜂;微孢子虫、害虫病原微生物、病毒等;杀虫活性植物,以及特异性昆虫控制剂(以虫治虫的性诱剂、以病治虫的白僵菌,可以杀死700多种害虫)靶标单一、人畜安全,无残留、保护天敌,不产生抗药性。

  赵惠燕简介 

  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昆虫学会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农村妇女科技服务中心主任,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科技服务先进工作者。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研究的主要领域和方向是:昆虫生态遗传,昆虫生态与害虫综合治理,作物抗虫性。
  在《科学通报》、《中国农业科学》、《昆虫学报》、《生态学报》、《植物保护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15篇, 89篇为独立或第一作者。有28篇论文分别获国家、省、学会、协会或学校优秀论文奖。

>>><<<